俄罗斯国防部最近对外宣称配资平台排名前10名,他们对乌克兰的军工体系和交通设施展开了新一轮打击,意图通过远程火力削弱乌克兰的军事工业。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。
在本月7日,俄军确实发起了一次规模庞大的进攻,动用了810架无人机,并辅以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,目标覆盖乌克兰多个地区。然而,从乌克兰方面披露的损失来看,这一轮打击几乎没有对关键军工设施造成破坏。多数导弹落在民用目标上,并未达到俄方所宣称的效果。也就是说,乌克兰的军工能力并没有被削弱,反而在发展壮大。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,乌克兰原本不具备远程导弹的制造技术,如今却成功试射了“火烈鸟”巡航导弹。这种导弹射程超过3000公里,弹头重达1150公斤。虽然在突破防御方面仍不及世界先进水平,但考虑到俄罗斯防空体系存在明显漏洞,乌克兰新武器的出现无疑会对俄方构成更大威胁。近期甚至有卫星图像显示,克里米亚的俄军基地出现了巨大弹坑,很可能就是这款导弹的成果,间接证明俄军并未摧毁乌克兰的军工力量。 问题是:为什么俄军拥有压倒性的远程火力,却始终无法彻底摧毁乌克兰的军工体系?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: 第一,军事因素。 俄军导弹的数量和精度可能被高估了,打击效果有限,连乌克兰的防空系统都没有完全瘫痪,更别提彻底摧毁军工产业。 第二,经济因素。 乌克兰持续获得西方国家的援助,这让其军工体系能够维持运转。资金和资源的不断注入,为乌方的军事工业提供了保障。 第三,也是最关键的因素, 乌克兰已经将部分军工生产环节转移到西方国家境内。这一举措不仅合理,而且相当高明。因为这些工厂一旦设在欧洲盟国境内,就相当于处于“安全区”,俄罗斯根本没有能力触及那里,从而为乌克兰保留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。 尽管如此,乌克兰依然面临巨大的压力。俄军庞大的兵力优势依旧存在,使得乌克兰很难从防守转入进攻。在这种背景下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变化。他公开表示,只要俄罗斯未能完全占领乌克兰的全部领土,就算是乌克兰的胜利。 这番话被外界解读为释放了某种妥协信号——泽连斯基似乎在暗示,只要能够实现停火,即使丢失一部分土地,也仍然可以对外宣称是胜利。这反映出乌克兰政府可能意识到,彻底战胜俄军的可能性极低,而要想结束冲突,最终不得不在领土问题上有所让步。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,这无疑是个积极信号:一向强硬的泽连斯基如今有了退缩的迹象,说明谈判的可能性在增加。不过,这仍然只是苗头,并没有确凿证据显示乌克兰已经准备在领土上作出实质性的妥协。要想逼迫乌克兰接受更有利于俄方的停火条件,莫斯科可能还需要在战场上继续施加更大的压力。 发布于:天津市满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